服务热线:15864646677

上海麦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麦越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技术资讯 专利&证书

首页 > 公司动态 > LEL 可燃气体在线监测仪 FID 原理及其在石油化工行业储罐区的应用

LEL 可燃气体在线监测仪 FID 原理及其在石油化工行业储罐区的应用

11-24 17:17

一、FID 核心原理阐释

LEL(爆炸下限)可燃气体在线监测仪采用的 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原理,是基于有机可燃气体在氢火焰中发生离子化反应的经典检测技术,其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在工业安全监测领域经过了数十年的实践验证。其核心逻辑可拆解为 “燃烧 - 离子化 - 信号转换 - 浓度量化” 四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的精准设计共同保障了监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在燃烧系统中,检测器内置精密气路控制单元,通过专用管道分别通入氢气(燃料气)与空气(助燃气),二者按照严格的流量比例(通常氢气流量 30-50mL/min,空气流量 300-500mL/min)在燃烧室内混合,经点火电极产生的高压电火花引燃后,形成温度稳定在 2100℃左右的氢火焰。这一温度能确保绝大多数含碳有机可燃气体的 C-H 键发生断裂,为后续离子化反应提供必要条件。燃烧室采用耐高温石英材质,内壁经过特殊处理,可避免火焰燃烧产生的积碳附着,保障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当含碳可燃气体(如石油化工场景中常见的甲烷、乙烷、丙烷、苯、甲苯、二甲苯、汽油蒸气等)通过采样系统进入火焰区域时,高温环境会促使气体分子发生瞬时裂解和离子化反应 ——C-H 键断裂后,生成带正电荷的碳离子(C⁺)和自由电子(e⁻)。为了高效收集这些离子,检测器在火焰上下方设置了一对电极:上方为收集极(施加 + 100~+300V 的正电压),下方为发射极(接地),二者形成稳定的静电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碳离子向收集极移动,电子向发射极移动,从而在电极回路中形成微弱的离子电流。这一离子电流的强度通常在 10⁻¹²~10⁻⁸A 量级,无法直接用于浓度计算,因此需要通过高阻抗运算放大器将信号放大数百万倍,再经模数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数据处理单元会根据预设的校准曲线(通过标准气体标定获得),将数字信号换算为对应的 LEL 值(0-100% LEL),最终通过仪器显示屏实时显示,并同步上传至中控系统。FID 原理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广谱响应特性,对几乎所有含碳有机可燃气体均有灵敏响应,无需针对单一气体类型更换传感器或重新校准,尤其适配石油化工等多介质共存的场景;二是抗干扰能力强,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惰性气体等非可燃气体不会参与离子化反应,也不会对氢火焰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复杂工业环境中仍能保持数据准确;三是检测性能优异,检测下限可低至 0.1% LEL,能捕捉到微量泄漏隐患,响应时间通常≤3 秒,远快于传统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可实现泄漏事故的快速预警。相较于其他检测原理(如红外吸收法、半导体法),FID 原理在有机可燃气体监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工业可燃气体在线监测的主流技术方案。

二,石油化工行业储罐区场景适配性

石油化工行业储罐区是工业生产中典型的高风险区域,其核心风险源于存储介质的易挥发性和泄漏隐患的复杂性。储罐区通常集中存储原油、汽油、柴油、煤油、甲苯、二甲苯、乙醇、丙酮等多种易挥发可燃液体,这些介质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在储罐进料、出料、沉降、切水、检修等全流程操作中均可能发生泄漏。例如,进料时管道接口的密封垫片老化、出料时阀门的填料磨损、储罐本体因腐蚀产生的微小裂缝、检修时残留介质的挥发等,都可能导致可燃气体泄漏。一旦泄漏气体在环境中积聚,浓度达到 10%-100% LEL 的爆炸危险区间,遇明火、静电等点火源就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FID 原理的 LEL 在线监测仪凭借其技术特性,与该场景的安全需求形成高度适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广谱响应能力适配多介质存储需求:石油化工储罐区通常采用 “一罐一介质” 或 “多罐组混合存储” 模式,涉及的可燃气体成分复杂,仅烃类气体就包含烷烃、烯烃、芳香烃等多个类别。FID 原理对所有含碳有机气体均能产生响应,无需针对不同介质单独配置专用监测仪,也无需频繁更换传感器或校准参数。例如,同一台监测仪可同时监测汽油储罐泄漏的烷烃混合物、甲苯储罐泄漏的芳香烃蒸气,大幅降低了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同时避免了因介质切换导致的监测盲区。2. 抗干扰性适配复杂工况环境:石油化工储罐区的现场环境存在多种干扰因素,如储罐清洗后残留的水蒸气、原油或燃料油中含有的微量硫化物(硫化氢、硫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不会在氢火焰中发生离子化反应,也不会影响氢火焰的燃烧稳定性,因此不会对 FID 原理的检测结果产生干扰。相比之下,传统催化燃烧式传感器易受硫化物、卤代烃等物质的 “中毒” 影响,导致灵敏度下降或失效,而 FID 原理完全规避了这一问题,即使在高湿度、含微量杂质气体的环境中,仍能保持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3. 实时性适配泄漏快速响应需求:储罐区的可燃气体泄漏可能呈现 “瞬时爆发式” 或 “缓慢积聚式” 两种特征 —— 进料管道破裂可能导致大量气体瞬间泄漏,而阀门微漏则可能使气体逐渐积聚。FID 原理≤3 秒的响应时间(T90)能快速捕捉浓度变化,当气体浓度超过预设报警阈值(行业通用标准通常设为 20% LEL 预警、50% LEL 报警)时,监测仪可立即触发三重联动机制:一是本地声光报警(报警声强≥85dB,报警灯亮度≥200cd/m²,确保现场人员快速察觉);二是向中控系统发送报警信号(通过 4-20mA 模拟信号或 RS485 数字信号),在监控大屏上精准显示泄漏位置和浓度;三是联动现场应急设备(如自动开启防爆通风机降低气体浓度、关闭储罐进出口紧急切断阀阻止介质继续泄漏),从发现泄漏到启动应急处置的全过程可在 10 秒内完成,有效阻断危险扩大。4. 连续运行能力适配长期值守需求:石油化工储罐区的安全监测需实现 7×24 小时无间断覆盖,尤其是夜间、节假日等非作业时段,泄漏隐患更易被忽视。FID 原理的 LEL 在线监测仪采用工业级设计标准,核心部件(气路控制单元、检测器、放大器)均经过高温、高湿、振动等严苛环境测试,工作温度范围可达 - 40℃~+85℃,相对湿度适应范围 0~95%(无冷凝),能耐受储罐区的极端气候条件。设备采用低功耗设计,支持 AC220V 或 DC24V 双供电模式,配备备用电源接口,即使遭遇短暂停电也能持续运行,确保监测不中断。在实际应用中,监测仪的安装布局需结合储罐区的泄漏风险分布科学规划:在储罐顶部呼吸阀、安全阀附近(气体易挥发逸散的高点)、罐区围堰边缘(液体泄漏后挥发气体易积聚的区域)、装卸站台(装卸作业时泄漏高发点)等关键位置,优先采用壁挂式或支架式安装,安装高度距地面 1.5~2.0m,确保采样探头能有效捕捉气体。采样方式以扩散式为主,适用于近距离监测泄漏点,气体通过自然扩散进入采样探头,响应速度快且安装维护简便;对于密闭储罐区、不易靠近的高危区域(如高压储罐附近),则搭配泵吸式采样系统,通过 PTFE 材质的采样管远距离抽取气体,采样管长度可根据现场需求调整(通常≤10m),避免人员进入高危区域。某大型炼油厂储罐区的应用案例充分验证了 FID 原理的可靠性:该储罐区共有 32 个储罐,存储介质包括原油、汽油、柴油、甲苯等 8 类可燃液体,共安装 46 台 FID 原理 LEL 在线监测仪,实现了储罐区全域无死角覆盖。投入运行后,监测仪成功捕捉到 3 起微量泄漏(浓度 5%~15% LEL)和 1 起中度泄漏(浓度 35% LEL),均在第一时间触发报警并联动应急处置,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数据统计显示,该类监测仪的泄漏预警响应时间较传统人工巡检缩短 60%,报警准确率达 99.8%,有效降低了储罐区的安全风险,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Processed in 0.152287 Second , 47 querys.